海洋环境科学

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1988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日内瓦举行,首次提出“气候变化”这一概念,但是缺乏研究数据的支撑。随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2013年5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分别发布[1-4]以及一系列气候变化条约协定的签订,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全球环境焦点问题[5]。近几十年来,全球几乎所有地区均经历了升温过程。IPCC第5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表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气温变暖,冰川消融,海水热膨胀和大量冰川融水流入引起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影响[6-7]。据《2018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统计,2016年渔业总产量达到1.7亿t,创历史新高,其中88%用于人类直接消费;鱼类占全球人口消费动物蛋白的17%,并为地球上32亿人口提供了近20%的动物蛋白消费量[8]。上述数据统计表明,渔业对人类生计和健康至关重要。渔业是以各种水环境为基础的产业,特别是海洋渔业,其水环境自然特性受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且影响显著[9],因而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近几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明显[10-11]。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渔业生产力和渔业资源的分布将会改变[12]。就渔业发展而言,健康的水域生态系统必不可少,近十几年来,关于气候变化和渔业关系的研究侧重于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13]。例如,2002年,尽管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Walther等已证明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确实存在[14];P?rtner等对生理机制进行研究,以预测气候变化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5];Bhagwat通过数据统计和模型模拟说明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16];IPCC第5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专门研究了各种水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首次将海洋系统作为单独章节,论证了气候变化通过环境驱动因素影响海洋生态系统[17]。本文通过探究气候变化和海洋渔业的影响关系,从中探寻应对气候变化之策,以期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海洋渔业资源概况

据《2018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15年世界海洋总渔获量为 8 120×104t,2016年为 7 930×104t,下降了近200×104t[8]。通过监测海洋鱼类种群得出,海洋渔业资源状况持续恶化[8,18]。在 1974—2015年,处于“完全开发”状态的世界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全球状况基本平稳,在1974—1989年种群数量有所下降,在2015年回升至59.9%;处于“低开发+适度开发”状态的全球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从1974年的近40%到2015年的7%;处于“过度开发+衰退+恢复”状态的全球种群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74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33.1%[8]。总体而言,在可持续范围内,世界海洋鱼类种群数量由1974年的90.0%减少到2015年的66.9%,呈下降趋势。

FAO将全球主要划分成16个统计区域。统计上岸量数据资料表明,自1950年以来,东印度洋、西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渔获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西南大西洋、中西大西洋、东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渔获量达到高位后呈波动趋势;东北大西洋、西北大西洋、东南太平洋、地中海和黑海、东南大西洋和西南太平洋渔获量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8]。2016年中国渔业产量仍居世界首位,海洋总渔获量保持稳定。但“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纳入了逐渐减少渔获量政策[19],必将导致未来几年总渔获量大幅减少。

渔业资源可持续状况关乎粮食安全、营养和民生大计[18]。渔业资源持续衰退、过度捕捞以及资源恢复困难,都是渔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更是难上加难。鉴于海洋渔业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具有重大意义[20]。

2 气候变化的环境驱动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频发[21]等方面,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最迫切,关乎未来发展。IPCC第5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观测到的许多变化都是几十年甚至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7]。造成气候变化的因素包含自然和人为2个方面,人为因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燃烧、树木砍伐等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剧增,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温度升高,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水含氧量降低,海水酸化等[22]。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一系列海洋要素发生改变。

上一篇:智能大会:“智”动中国“能”动小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