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科学

核电专家:污染海洋环境并非是处理核废水的“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4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入大海。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的资深核电专家Shaun Burnie认为,将要排放到大海的多种放射性核素会在海洋食物链中长期积累,有可能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DNA造成损害。他认为,处理核废水并非只有污染海洋环境这一“唯一选项”。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资深核电专家Shaun Burnie。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辐射超标的鱼类一再被捕获

新京报: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入大海,这一事件是否会对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

Shaun Burnie:我们首先关注的是福岛县各个社区的状况,其中包括当地渔业,因为日本一旦决定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他们首当其冲会受到最大影响。

与此同时,放射性物质将通过洋流扩散。早在2012年,即福岛核灾发生后的第二年,根据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一项研究,当地近海放射性铯的浓度在当年四月初曾高达10万贝克勒尔每立方米,比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后在黑海检测到的最高浓度还高约100倍。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开始发生的大规模泄漏事件,可能已经导致放射性铯(Cs)扩散到了中国东海,这可参考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模型。此前人们认为中国东海没有受到显著的铯污染,但在此模型中发现,东海受到了福岛放射性物质污染,2011年福岛排放到太平洋的铯广泛扩散,并于2013年到达东海,2019年达到峰值。

2021年2月,据日媒报道,福岛县渔业联合会表示,在福岛县新地町外公里、水深24米处捕获的许氏平鲉检验出放射性物质超标。这种鱼含有放射性物质铯的浓度平均每千克含500贝克勒尔,是日本国家食品标准的5倍。这是2019年10月,福岛县鱼联在水深62米的海域中捕获到放射性鱼两年后的又一起个案。当时被捕获的具有放射性的“斑瓮鳐”,其铯元素含量达到每千克161贝克勒尔,同样超过标准。

这两个个案无法比较下结论说,福岛海域的鱼类在过去两年,放射性物质增加了,但辐射超标的鱼类一再被捕获,是令人担忧的状况。尽管与日本沿海相比,未来中国东海来自福岛的放射性物质水平不会很显著,但没有理由让其污染任何海洋环境。

集体辐射剂量能够产生相应的健康影响

新京报:食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海洋产品,是否会危害人类健康?

Shaun Burnie:将要排放到大海的多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可能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DNA造成损害。目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存储的超过123万吨具有放射性废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锶90(Sr-90),放射性氚(超重水),碳14(C-14)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如碘129(I-129)和钴16(Co-16)。为了冷却受损核电站内部的核反应堆,这些废水还在不断持续增加。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多核素去除设施水处理技术(ALPA)不能去除放射性氚(超重水)或碳14(C-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Sr-90)、碘129(I-129)和钴16(Co-16)。接触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摄入受到污染的海洋食品,这些物质会在海洋食物链中长期积累,时间甚至超过千年以上,并且有可能已经通过食物链回到陆地上的人类社区,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当人群暴露在核辐射中,集体辐射剂量能够产生相应的健康影响,而碳14(C-14)的半衰期长达5730年,会成为人类集体辐射剂量的主要元素。它会融入到蛋白质、核酸,特别是DNA等细胞组成当中,由此造成的DNA损伤可能导致细胞死亡或潜在的遗传突变。

就集中在骨骼中的锶90(Sr-90)而言,根据2017年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上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接触锶90可导致DNA双链断裂。由于其在水中的高溶解度和长半衰期(29年),这种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能够长期存在,并逐渐进入食物链。

将核废水长期储存在坚固储罐中是目前最为环保的选择

新京报:有媒体指出,除了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外,“大型储存罐在陆地上保管”或“用灰浆凝固处理”是现有技术下解决核废水问题的最佳方式。这是否有可行性?有何其他途径储存核废水?

Shaun Burnie:“大型储存罐在陆地上保管”或“用灰浆凝固处理”技术,的确是废水排放的替代选择。我们建议,将核废水长期储存在坚固的储罐中,并应用包括除氚在内的最佳可行技术(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 BAT),是目前最为环保的选择。

上一篇:郭晶晶与林峰同拍慈善广告为保护海洋环境,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