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科学

我国近海海域一半以上受到污染,科学家们如何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2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

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张立斌演讲实录:

我今天主要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关于海洋牧场的一些研究经历,跟大家共同探讨,用另一种方式来思考耕海牧渔。

海洋的现状

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大海应该是浩瀚、美丽、神秘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我相信我儿时对大海的印象,也正是咱们在座的各位对大海的印象。

带着这种对大海的向往,高考时我报考了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并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完成了我的硕士和博士学习,师从杨红生研究员。

因为我所学专业跟海洋相关,所以做了一些和海洋牧场相关的研究,博士期间也深入到了山东半岛,包括辽东半岛的几个重要的海湾开展科学研究和调查。

2009年,我们来到了莱州湾。

这也是和我曾经对海洋的设想形成巨大反差的地方。

当我们的潜水员潜到海底,去发现心目中浩瀚的海洋时,没想到海底居然荒芜一片,连一根海草也没有。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有媒体报道:“我国近海海域一半以上受到污染;1950年以来,全世界1/4的渔业已经崩溃;全球90%的大型鱼类已在海洋灭绝;全世界1.7%的巨型工业渔船捕获了全球60%的鱼。”

而且,令人惋惜的是,现在很多渔民还在用绝户网进行拖网,造成了底栖环境的破坏,使鱼类失去了栖息地。

问题是什么呢?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了生境的退化和资源的衰退。

生境,就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资源,主要指生物资源,比如鱼、虾、贝、藻、参等。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寻找解决方案以减缓当前生境退化、资源衰退的趋势。

建设海洋牧场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所,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些前辈和科学家就提出了海洋生态农牧化的理念。

近年来,我们把它发展成海洋牧场的理念,我们的团队也一直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科技研发和实践。

提到海洋牧场,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牧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成群结队的牛羊快乐地奔跑,寻找自己喜欢的食物……

我们设想的海洋牧场应该也是这样:海里有海草有海藻,鱼虾们自由地觅食,有家可以让它们躲避危险。

而我们还会提供给它们一个非常好的保障空间,让它们在适宜的环境里觅食、生存。

这就是海洋牧场——在特定的海域里,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建成的一种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是生境的修复,类似我们建草坪盖房子的过程。

第二是资源的养护,也就是我们把小鱼小虾投放到海里的过程。

第三是环境和资源的监测,即利用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比如水下ROV(遥控无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水下观察、检查和施工)监控海洋环境。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海洋牧场。

生境修复与资源养护

说到生境修复,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

大家猜一猜图中的房顶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如果我不说,估计大家很难猜到它们居然是用海草做成的。

这是我们在荣成湾做生境修复,做海草床修复的过程中拍摄的一些照片。

海草房是荣成当地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海草做的房顶防水、透气又保温。

而且,很多人已经把海草用在隔音装备上了。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用海草来研制一些防寒透气的衣服,从而代替现在的冲锋衣呢?

这么好的海草我们怎么去种植,如何去恢复呢?

很多人都会想到播种和移植。

播种很简单,挖坑把种子埋起来就好了。

一开始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于是第一年的秋天,我们在荣成湾挖了很多坑把种子埋了起来。

结果一直等到第二年春天,其他植物的花儿都谢了,我们种的种子还没有发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我们在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时候发现,青岛的种子和荣成的种子萌发条件不一样。

大叶藻(学名鳗草)的种子在青岛的萌发时间是秋天,而在荣成的萌发时间是春天。

难怪,我们按照传统思路播种就没有成功。

后来,我们改变思路,在春天播种,果然就发芽了。

上一篇:海洋领域前沿科学和工程技术十大难题发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