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科学

突破性研发成果!“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6

上海海事大学日前对外披露,由该校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取得突破性研发成果,该校企研究平台研发的极地特种低温钢目前已经批量投入生产,并且用于“雪龙”号科考船的内部改造。

这一成果,不仅填补国内海洋极端环境材料校企联合研究平台的空白,同时也打破了长年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

开展低温钢研究,以满足国家在极地低温等极端海洋环境下船舶及海工用钢材料的重大需求,这是该校近年来积极参与国家极地战略的一项举措。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表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把中国建设成为海运强国、海洋强国是一代代“海大”人不懈努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近年来,上海海事大学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极地战略。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联合宝钢开展低温钢研究,为极地船舶制造提供物质保障。并积极派出商船学院老师,为极地科考保驾护航;一方面结合学校丰富的极地航行经验,积极参与国内外多项极地课题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极地航行规则声音,不断提升中国极地国际话语权。同时,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极地航行人才培养的能力,为中国极地战略和航运事业持续输送高端人才。

为了推进极地冰海区域极寒超低温、深海热液区、南海高湿热等极端海洋环境下船舶及海工用钢的研发制备研究,近年来,上海海事大学联合宝钢集团开展低温钢研究,为建造中国更多的极地航行船舶提供物质材料保障。

2012年以来,学校与宝钢集团在极端海洋环境材料研究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在上海市高原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推动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启了中国极寒海洋环境高级别船舶用钢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开发,成功申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及应用”。2017年3月,宝钢与上海海事大学共建国内首个海洋极端钢铁材料联合实验室, 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校企研究平台的空白。

“此前,因为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研究滞后、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中国海洋极端环境装备研发空白、依赖进口,成为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长江学者、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尹衍升介绍,该联合实验室将结合国际前沿发展趋势,重点研究极寒、极深、极湿热、极远四种海洋极端钢铁材料。目前,低温钢已经批量投入生产。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表示,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上海海事大学在航运、港口、物流、海洋等学科和专业上有着雄厚的基础和优势,希望通过人才培育、科研智库及社会服务等,为进一步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中国首个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联合实验室

2017年3月10日,上海海事大学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在上海海事大学揭牌。该平台的建立,填补了国内海洋极端环境材料校企联合研究平台的空白,将致力于推进中国海洋极端环境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用钢的研发制备研究。

联合实验室将根据国家在极地低温和南海高温热海域等极端海洋环境下船舶及海工用钢材料的重大需求,结合国际前沿发展趋势,主要在适用于极端海洋环境的新型海工材料研发、特殊海洋环境下材料破坏机理、海洋材料新型表面防护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研究。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极寒海洋船舶及工程装备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深海极端环境高强耐蚀钢的研发与应用、南海高湿耐蚀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海洋极端环境抗劣化涂层研发系统及深海石油关键装备国产化及防护技术等。

文章来源:中新网;上海海事大学。

上一篇:海洋二号C卫星发射成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