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科学

西北太平洋公海2种灯光渔业渔获物组成的比较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4

公海围网渔业是中国近几年重点发展的远洋渔业项目之一,近几年渔获总量呈增长态势,其中2015年渔获总量达13.5×104t。目前已投产的渔船有近百艘,是我国远洋渔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西北太平洋公海是主要作业区域之一[1],其主要捕捞方式有单船灯光敷网和单船灯光围网。由于发展较晚,以往的关于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敷网和围网渔业的资源利用特征调查研究较为缺乏,相关研究成果鲜有报道。

西北太平洋海域灯光敷网和灯光围网渔业主要目标种类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日本鲭为高度洄游性鱼类[2],生长拐点年龄约为2.72龄[3-4],2龄鱼性成熟达 50%,3龄鱼 100%达到性成熟[5-6]。根据日本水产厅的相关报道,西北太平洋海域(除日本海)日本鲭产量1978年达143×104t的峰值,随后逐渐回落到1990年的3×104t左右,2004-2008年总产量较平稳,波动在(18~25)×104t,2014年以来年总产量维持在30×104t左右,其资源总量及补充量近年增长也较为稳定[7],资源总量从2015年的135×104t增加到2016年的151×104t,亲鱼总量从2015年的49×104t增加到2016年的70×104t,表明该种类的资源状态较稳定。日本鲭生活史属r选择型[8],一方面该选择型生命周期短,资源世代交替较快,如资源遭受破坏,只要及时加强科学管理,资源量有望在较短时间内恢复[9-10];但另一方面,该选择型种群结构简单,资源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西北太平洋公海还有大量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渔船捕捞作业,而且该作业海域远离大陆,无法像近海渔业方便实施监控,故很有必要进行定期的调查监测,继而评估作业渔船的捕捞能力,科学规划好总捕捞投入来防止过度捕捞,既为渔业管理和生产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西北太平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本文根据2016年8-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灯光敷网和灯光围网的渔业生产和调查数据,对2种作业方式的渔获种类组成、目标种类的幼鱼比例、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等渔业资源利用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公海围网渔业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渔具渔法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渔船与渔具

调查渔船:浙江舟山欣海渔业有限公司“欣海1205”灯光敷网船(船舶总吨494 t,主机功率1 155 kW,船舶总长53.00 m,最大吃水深度3.45 m,航速12 kn)和“欣海1201”灯光围网船(船舶总吨480 t,主机功率928 kW,船舶总长51.60 m,最大吃水深度3.30 m,航速11 kn)。调查时间:2016年8~11月。调查期间作业位置如图1所示,作业区域平均水深5 000~6 000 m,水温范围18~22℃。

作业渔具:灯光敷网主尺度规格(结附网衣的任意一边纲长×另一相应边纲长)为120×240 m,灯光围网主尺度(结附网衣的上纲长度×网口网衣拉直周长×网囊纵向拉直长度)为1 300×500×150 m,网衣材料均为PE(聚乙烯),最小网目尺寸均为40 mm。

灯光配置:灯光敷网船水下灯24盏(功率:2 kW/盏),水上灯24盏(功率:4 kW/盏),漂流灯1盏(功率:2 kW/盏),总功率146 kW;灯光围网船水下灯25盏(功率:2 kW/盏),水上灯25盏(功率:4 kW/盏),总功率150 kW。所用灯具中水上灯皆属金属卤化物灯,水下灯和漂流灯属铊铟灯。

灯具安放:灯光敷网船水上灯船中部和船尾部各2组,每组分两列悬挂在左右船舷内侧上方,间距0.5 m,离甲板高度4~5 m,水下灯放置在船尾两侧船舷内侧,作业水深5~8 m,间距2 m,船尾有一盏漂流灯;围网船水上灯悬挂在船中部左右船舷内侧上方4~5 m处,水下灯放置在船中部左右船舷内侧,作业水深8~12 m。

1.2 样本采集和数据来源

样本采集:每次起网,随机抽取约10 kg渔获物,对该样本内的各物种的叉长/胴长(精确至1 mm)、体质量(精确至1 g,海上渔船晃动,采用手提电子称定位读数)等生物学数据进行测量,另外随机各抽取至少30 ind日本鲭和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作为样品冷冻保存。海上调查和生物学测定依据《海洋调查监测》[11]规范实施。

CPUE数据来源:CPUE统计的原始数据来自于调查海域同期生产船(灯光敷网船5艘,灯光围网船3艘)的渔捞日志,由生产企业提供。

图1 采样站位示意图Fig.1 Sketch map of sampling sites

1.3 数据处理方法

渔获物种类丰富度指数[12](D)、优势种类的优势度[13](Y)计算式如下:

式(1)、式(2)中,ni为第 i种的个体数量,N为该海区出现的所有种类总个体数量,fi为i种鱼类的出现网次频率,S为总渔获种类数。

上一篇:「泳者天池」青澳湾
下一篇:没有了